參考消息網5月19日報道 美媒稱,中國公安部14日指控葛蘭素史克公司在華高管精心組織了一個覆蓋全國的行賄網絡,目的是提高這個醫葯巨頭在全世界增長最快的藥品市場的銷量。據稱,醫生、醫院、醫學會和政府官員都從中得到了好處,已然不堪醫葯費重負的中國患者則為藥品付出更高價格,而在許多情況下,這些藥品可能是他們不需要的。這種結局如若屬實是十分可鄙的,而且帶來一個令人不安的疑問:葛蘭素史克的行賄網絡有沒有對中國境內外的公眾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彭博社網站5月15日報道稱,這個疑問絕非假設。醫生開藥過量在中國是一個久已有之的嚴重問題,其動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來自醫葯公司給予醫生和醫院的“經濟獎勵”,比如賄賂。根據美國《醫療保健》雜誌2012年刊登的一篇論文,前往城市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的中國患者每次開出2.6種藥品,這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關於每次約一種藥品的指導意見。更令人關註的是,十分之四患者的藥方里包含抗生素,這是世衛組織建議比例的兩倍。世衛組織4月份發表的報告指出,這種過量開藥導致了中國乃至全球有抗生素耐藥性的人數增加。
  報道說,中國醫療體系是怎麼到了這種危險境地的呢?據一家雜誌介紹,問題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它在2011年把醫療體系從基本免費、由政府補貼變成了政府為公立醫院預算出資不到20%(兩周前,香港《南華早報》估計政府補貼現在只占公立醫院收入的7%)。這種改革或許讓醫院大為改觀,但醫療服務的價格始終受到高度監管。例如在上海,住院病人看一次病的費用可能略高於1.5美元,於是醫院收治病人後從其他渠道創收。
  中國的醫院除了開藥以外鮮有其他辦法來補充收入(為患者過度使用醫療檢查等也是醫院創收的手段——本網註)。根據中國政府公佈的數據,2011年,藥品銷售占中國醫院收入的40%以上。在經合組織發達國家,這個比例是19%。與此同時,雖然相關數據不多,但中國監管者和研究人員普遍認為,醫生的相當大一部分收入也來自藥品銷售。回扣可高達20%,漲價幅度——按規定不得超過15%——的差別通常就更大了。
  報道稱, 這給製藥企業帶來巨大負擔,毫不掩飾地說,它們在中國必須花錢買生存。中國政府稱,為追求市場份額,葛蘭素付了錢。其結果是,作為健全的中國醫療產業的基礎,開藥與其說是醫療上所必需的,不如說它是能夠贏利的。前者是醫療的本分,後者則無疑是葛蘭素所熟知的。
  報道稱,當然,葛蘭素涉嫌用來提高市場份額的行賄等手段並非該公司首創。事實上,外國藥企進入中國醫療市場的時間相對較晚,它們採用的手段和方法大概不如中國競爭對手那麼老練。這個事實再加上中國政府一貫喜歡把矛頭指向外國企業而非國內產業,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葛蘭素成為調查目標。
  但報道認為,葛蘭素不應為它其實並不比競爭對手更卑劣而感到欣慰。該公司自稱(比如在其網站上)非常重視與過量開藥和抗生素耐藥性有關的問題,它有責任和義務確保其營銷行為(不管是合法的還是不合法的)不造成長遠的公共健康問題。當前對其在華所作所為的調查讓人懷疑,該公司領導層的重要成員根本不在乎是否做到這一點。(編譯/何金娥)
  更多境外媒體報道,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  (原標題:美媒:中國醫生過量開藥問題嚴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nssuipnycijp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